第94章 六和塔上更上一层楼_绝世风流神医
笔趣阁 > 绝世风流神医 > 第94章 六和塔上更上一层楼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94章 六和塔上更上一层楼

  叶东大喜,于是跟着小沙弥顺着蜿蜒的石径往后山走去;

  走过一个乱山岗,山岗中怪石林立,各处散落了奇形怪状的石块,大小不一,看似毫无规则,只见小沙弥一蹦一跳之际,就在石头中间貌似不经意间,就走了出去;

  刚开始叶东并不在意,也学着小沙弥的样子,随意走动,但是走了一大圈;

  忽然发现,又回到了原地;

  叶东忙摄住心神,仔细观看;

  原来看似随意散落的石头居然是依据奇门遁甲而形成的八阵图;

  叶东明白,这是伯父有意考量自己;

  当下盘膝坐了下来;

  闭目思索;

  脑海中思考叶家祖传下来的奇门遁甲和八阵图;

  像是放映电影一般,回想起来;

  奇门全称为奇门遁甲,在周代秦朝的时候奇门遁甲被称为阴符,汉代三国称为六甲,隋唐称为遁甲,奇门遁甲是明清以来的称法;

  孙子兵法曰: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,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,故能自保而全胜也;

  据《天一遁甲经》所言:九天之上可以陈兵,九地之下可以浮藏。后一所临宫为九天,后二所临宫为九地。知三避五,岿然独处。能知三五,横行天下;

  唐代李筌曾在他编撰的《神机制敌太白阴经》所介绍了奇门遁甲的由来

  传言黄帝战蚩尤,七十二战不克;

  后某一天夜晚,其做梦梦见天地之使,传授奇门之符于黄帝。黄帝受福再拜,于是设九宫,置八门,布三奇六仪为阴阳二遁,其中一千八百局,名为天乙遁甲式;

  黄帝布局已成,三门五将以征大战蚩尤,斩其头颅以致军中;

  北宋宰相赵普对于黄帝摆奇门遁甲阵法大战蚩尤,也曾于《烟波钓叟歌》中有所记述:

  轩辕黄帝战蚩尤,涿鹿经年苦未休;

  偶梦天神授符诀,登坛致祭谨虔修;

  神龙负图出洛水,彩凤衔书碧云里;

  因命风后演成文,奇门遁甲从此始;

  这是关于奇门遁甲最早的提法;

  故而,孙子中所曰九天九地其实是奇门中的排兵布阵格局;

  自奇门遁甲产生以来,其用途在春秋战国时期甚为常用。其间所著的多处兵法著作,多引用奇门遁甲中所言之事;

  随着时代的流逝,各路兵家先贤结合其中所蕴含的易理,再结合易学中的八卦九宫河图洛书阴阳五行等相关知识,两两相照,到三国时期传至诸葛亮所处,由其发展,最终演练出了八卦阵;

  根据专家的考证,诸葛亮的八卦阵实际上是根据洛书的九宫格演化而成;

  以戴九履一,左三右七,四二为肩,八六为足的格局形成的一个三阶方;

  一个时辰之后;

  叶东既已回想出来,豁然睁眼一看;

  石块的布局俨然就是诸葛亮的八卦阵;

  于是按照八卦阵的原理,先向左前三步,然后再向右前走七步,紧接着直左四步、直右二步……

  再轻轻一跃走出了八卦阵;

  回过头来仔细看了一下;

  这八卦阵和河洛图书的九宫格对比,简直有异曲同工之妙;

  石块的方位完全一致,只不过诸葛亮学究天人,在八卦阵中加入了阴阳五行的演变而已;

  小沙弥看到叶东轻松地走出了八卦阵,不由得大吃一惊,要知道每年虽然拜访师父的施主不多,但大多数人大部分是非富即贵,而且都是带了很多易学专家团队,耗费几天几夜时间才走得出这乱石岗;

  即便是世外高人,也需要演算数个时辰,并要挪动几个石块才能走得出来;

  而叶东却只是闭眼打坐了一个时辰,轻松自如地走了出去,不禁啧啧赞叹、钦佩不已;

  十五分钟后,小沙弥又带叶东来到了一个巨大的山谷旁;

  两座巍峨耸立的大山之间只有一个大铁链子相连接,大铁链子犹如碗口大小;

  叶东目测两山之间大概有500米左右的距离;

  俯身一看,山谷深不见底;

  叶东不禁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,同时又感叹人类身处强大的天道运行形成的大自然面前,是如此的渺小;

  只见小沙弥轻身一跃,沿着大铁链往前走去;

  而铁链几乎丝毫不动;

  几分钟之后,便走到了后山;

  看来这后山就是伯父修行的地方;

  看样子,小沙弥不但武功不弱、胆量过人,而且经常行走在这铁链子之上;

  叶东自讨靠着自己的真气内功,用手攀援而过,并非难事;

  但是如果这样做,岂不是让小沙弥低看自己;

  忽然想到了穿云追月步;

  这么神奇的步法此时不用,更待何时?

  身形一晃,已走在了大铁链上;

  背负双手;

  犹如闲庭信步一般;

  边走边欣赏两山以及峡谷的风景;

  小沙弥震惊得睁大了眼睛,看着叶东潇洒自如地下了大铁链;

  叶东微微一笑,说道;

  “小师父,空远大师还有其他如何考究,请尽快施展出来吧!”

  没想到小沙弥双手合十施礼道;

  “施主,师父就在这六和塔顶,而贫僧只能带路至此,请施主移步六和塔,如果能顺利上得塔顶,即可见到师父!”

  说完,轻身一跃,就顺着大铁链原路返了回去;

  叶东目送小沙弥离去;

  转身抬头一看,只见那六合塔耸立于后山山顶;

  当下不敢耽搁时间,顺着山间小路直奔而去;

  半个时辰后,叶东已到得第一层楼下;

  直接进门而去;

  只见一名精瘦老者端坐在佛像面前;

  叶东施礼问候;

  说道;

  “鄙人叶东,想拜访空远大师,请移步借道!”

  精瘦老者一句话不说;

  忽然身形暴起;

  一拳朝叶东迎面打来;

  金刚拳!

  拳势凛冽,裹挟着阵阵冷风奔袭过来;

  靠,这是什么套路?

  上来就打!

  叶东不敢怠慢;

  运内功于右臂;

  “轰”地一下;

  双拳对接!

  叶东连退三步;

  方稳住阵脚;

  对方又是一招大力金刚手;

  双拳成虎爪状;

  向着叶东的喉咙“嗖”地一声奔袭而来;

  这个老头,难道是吃了枪药?上来就是杀招?

  既然是金刚拳,那我们就拳对拳分个胜负;

  叶东施展降龙伏虎拳;

  见招拆招;

  双方打斗起来;

  刚开始还能看见两人的招式;

  一招一式呼呼见风;

  然后越打越快;

  只能看见两人模糊的影子;

  在庙堂大厅团团而转;

  一百多招过去了;

  难分难解;

  始终难以分出胜负;

  直到今日,降龙伏虎拳才发挥出了绝顶威力;

  叶东知道遇到了当世罕见的高手;

  当下沉着迎战;

  把降龙伏虎拳一招一式全部使出;

  圆转如意、挥洒自如;

  亢龙有悔;

  飞龙在天;

  龙战于野;

  潜龙勿用;

  见龙在田;

  震惊百里;

  战龙在野;

  双龙取水;

  鱼跃于渊;

  神龙摆尾;

  密云不雨;

  损则有孚;

  龙战于野;

  履霜冰至;

  群龙无首;

  否极泰来;

  损则有孚;

  金鳞岂是池物……

  降龙伏虎拳的威力在于对手越强,发挥的威力越大;

  第一遍全部打完;

  叶东在一招一式之间切换中,尚略显生疏;

  等到打到第五遍的时候;

  惊喜地发现,自己施展拳法的时候,已经没有了明确的招式切换空隙;

  所有招式都是自然而然随意而发,但是发挥出来的威力极大;

  精瘦老者却是左支右挡,招式越来越慢,漏洞百出;

  叶东不知觉之间已将拳法精髓完全领悟到位;

  趁着精瘦老者换招空隙,叶东出其不意地打出一拳;

  将老者击退;

  轻轻地跃了圈外;

  双手合十;

  “大师承让,承让,晚辈这厢有礼了!”

  说完也不顾精瘦老者的反应;

  径直走上二楼;

  眼睛余光中看到精瘦老者,呆呆地站立在那里;

  看看自己的双拳;

  又看看年轻消失的背影;

  兀自不敢相信;

  要知道,自己凭着这金刚拳,守在六和塔下,几乎罕见碰到对手;

  最多也只是在拳对拳拆招打成平手,而且都是当世修炼几十年的成名高手;

  没想到今日碰到了一个年轻人,却输在他的拳脚之下;

  虽然心中满是沮丧失落,但是却输得心服口服;

  心中想到;

  不行,有机会一定要找这个年轻人在切磋一番才行;

  既已碰到绝顶拳法,犹如剑法高超的剑客见到削铁如泥的宝剑一般,心痒难耐;

  叶东到得二楼

  二楼的大师盘腿而坐;

  却是面容慈祥,笑盈盈地看着叶东;

  大师的衣袖高高鼓起;

  显然是个内功绝顶高手;

  当下也不再说话;

  也在对面三尺远的地方坐下;

  只见大师右掌抬起;

  叶东出掌相迎;

  但见对方掌力犹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;

  奔袭而来;

  但是却有绵柔悠长,似有不竭之势;

  叶东忙运转易筋经,内功运转全身;

  不一会儿两人头顶都冒起了团团蒸汽;

  犹如置身于云间仙境一般;

  过了半个时辰;

  大师的内功犹如不竭之势,好像大海一样海纳百川;

  神色如常

  但是叶东体内却是越来越燥热;

  更如内功气息万分奔腾一般;

  在体内来回冲突,川流不息;

  叶东忽然想起;

  此等情景曾经在滨海出现过;

  叶东为帮身中玄冰毒掌的玄武使治伤,祛除寒毒;

  在修炼易筋经第二重境界的时候;

  因为救人心切,连番催动内功,但是欲速则不达;

  练功到紧要关头,头部大汗淋漓,全身上下犹如火烧一般,内功气息像是一批奔腾的野马一般奔袭狂突,脸色犹如烧红的烙铁一样闪着红光;

  像是走火入魔一般;

  是坤门的军师张天师大喊一声;

  “叶东兄弟,他强由他强,清风拂山岗,他横由他横,明月照大江;”

  张天师为武当山掌教,熟读兵书、史籍,更是对张三丰真人所留下的武学典籍勤学修炼,在关键时刻一声暴喊,将叶东救了下来;

  叶东像是听到了武功秘籍一般;

  心性慢慢平静下来,任由真气内功自然流动,慢慢蛰伏在丹田之下,从丹田深处一股暖流却慢慢升起,最后越转越慢,成功落地;

  心念及此,叶东边运转易筋经,边口中默念;

  “他强由他强,清风拂山岗,他横由他横,明月照大江;”

  真气慢慢地导入到丹田,臣服下来;

  不知不觉之间;

  叶东的易筋经已练到第三层;

  原来易筋经共有六层;

  易筋经第一层能做到:调和血脉,细腻皮肤,强壮筋骨,增长气力,健旺精神,涵养性灵;

  第二层:寒暑不入,疾病不生,颜色不老,强健不衰,冻饿不迫,生育不夭,战斗不惴,虎狼不惧、刀斧不伤,水火不损;

  第三层则是:脱胎换骨,伐毛洗髓;

  内功已至绝顶;

  在当世高人中,最多也只能练至第五层,或许到那时,武功高强或许已入神榜,但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;

  叶东大喜过望;

  忙缓缓收功撤回手掌;

  双手合十,说道;

  “感谢大师出手相助!”

  大师却说道;

  “施主内功为习练易筋经所致,年纪轻轻已至绝顶,可喜可贺!”

  “只是体内虽有真气流动,却不能运用自如,想必练过其他速成的功法吧”

  叶东惊异,心中所想大师的话;

  已然明白,习练易筋经乃是内功基础法门,但是习练天地降龙诀,却始终不得要领,原来如此;

  天地降龙诀乃是至高无上的法门,须有深厚的内功作为基础和导引,否则基本无法突破,使用越久,甚至有可能还会遭到反噬;

  于是恭敬说道;

  “多谢大师指点,晚辈习得有天地降龙诀,虽然也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,但是始终难以进展;

  而且每每施展完天地降龙诀之后,都觉得内功损耗很大,不知何故;”

  大师含笑说道;

  “这就对了,施主天资禀赋异于常人,天地降龙诀乃是江湖失传数百年的武功绝学,至高无上的内功法门,不知施主何以得到?”

  叶东老老实实地回答;

  “天地降龙诀那是叶家祖传绝学,晚辈依此习得而已;”

  大师神情变得异常惊异,说道;

  “无师自通,更是难能可贵,易筋经相信施主已突破第三层,如果再导入真气流动,天地降龙诀便可以突破第二层境界,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洗髓经;

  到那时,整个身体便如脱胎换骨一般!将变得钢筋铁骨、百毒不侵!

  真是可喜可贺!请施主上第三层!”

  叶东叩首感谢;

  但觉精神神采奕奕,四肢百骸说不出的舒服至极,通畅淋漓之感;

  大步流星地上到第三层;

  却是一位百岁大师;

  令叶东惊异的是大师盘腿而坐;

  却是离地三尺!

  这身功夫,叶东却是自叹不如;

  见得叶东进来,豁然开目;

  精神抖擞、目光如炬;

  只见百岁大师说道;

  “请施主伸出右手!”

  在当世高人面前;

  叶东不敢造次,不由自主地伸出右手;

  百岁大师的手掌和叶东的手掌相握一起;

  百岁大师居然感觉到叶东体内真气流动,但是却如不安分的怪兽一般,时而飞奔过来,时而安静祥和;

  眼见叶东如此年轻,更是惊诧万分;

  且不说当时武功高强之人,有多少人能练成真气;

  真乃凤毛麟角,少之又少;

  至少在龙榜前五的高手才会练成;

  像北境战神上官南、全真教掌教王真人自不必说;

  就连天龙寺号称天下武功顶峰的前辈大师;

  也只有空远大师和空远大师的师伯历经二十年的修炼,再加上天资禀赋异于常人,才练出了体内真气;

  而这位百岁大师正是空远大师的师伯!

  而这个年轻人居然体内有真气流动;

  真乃一百年来所未见;

  但是此时百岁大师所不知道的是;

  叶东的真气却是来源于大自然的馈赠;

  为救坤门滨海坛主—冯天南,逆天改命;

  引来雷击所致;

  但是叶东体内虽有真气,在平常和对手交战中,虽有真气护体,起到一些防御功能,但是每每却不知道如何灵活自如地运用;

  更不能做到挥洒自如;

  犹如身边又一柄绝世宝剑,却不知如何习练运用一样;

  百岁大师运用自身真气,想把叶东体内真气在周身骨骼、脊髓之间完全淬炼,但是每每有停滞障碍,不解其意;

  于是问道;

  “施主体内的真气,却是从何而来?以施主的年龄来判断,至多有二十多岁,但是居然练出了体内真气,此乃罕见,令人费解!”

  “回大师的话,晚辈体内真气非后天练成,而是借大自然的馈赠,天地日月的精华,乃是借用了雷击的巨大能量而在身体内激发形成!”

  此话已出,百岁大师更加惊骇万分;

  “这人世间,居然还有如此借用大自然恐怖、无穷的神奇力量,转化为自身体内真气的;”

  叶东当下便将如何逆天改命,使用叶家祖传昆仑上符咒—夺魂咒,如何挽救冯天南性命之事,向百岁大师一一详细汇报;

  所谓的夺魂咒,就是在人的一脚刚踏进鬼门关的时刻,向老天把命夺回来!

  不到万得已,绝对不能使用,因为和老天抗命,反噬太大,还会受到连累;

  但是机缘巧合之际,叶东不但没有受到严重的反噬,反而在惊天暴雷击中自己的同时,激发了体内的真气;

  “老衲今日真乃大开眼界,不但闻所未闻,见所未见,此种情况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!

  施主真乃福缘深厚之人!”

  夺魂咒那是道教无上法门,修炼符咒,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修炼才行,而这个年轻人却是二十多岁,将来成就不可限量!

  佛门中人,虽然未曾修炼,但是也略知一二;

  于是百岁大师又问道;

  “另外,请教施主,激发体内真气之后,是否习练其他功法,想把真气归位,但是始终不能做到圆转如意!”

  “大师明鉴,晚辈确实习练了叶家祖传绝学—天地九龙诀,虽然没有伤身伤己,但是始终不得要领,天地九龙诀习练到第二层—淬骨境之后,再也无任何进展,请大师指教!”

  “阿弥陀佛,这就对了,施主如对老衲信任,是否可以先放下天地九龙诀,待老衲将真气导入施主的全身骨骼及脊髓之后,再行修炼!”

  听到这里,叶东大喜过望;

  连忙停止天地九龙诀的运转,任凭大师把自身体内真气贯穿于体内每一寸骨骼、每一份脊髓;

  不一会儿听得全身骨骼噼里啪啦乱响;

  犹如爆竹声一般;

  却也丝毫不感到疼痛;

  只是大师的神色异常凝重,却不敢打扰;

  一个时辰过去了,百岁大师慢慢睁开眼睛;

  微笑着说道;

  “恭喜施主,你已圆满完成洗髓功,和你修炼的天地九龙诀—淬骨境,为同一个境界,只是叫法不同而已,你可以试试功力如何?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ipcem.net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ipcem.net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